
塔利班没退缩配资交流,直接顶了回来——“我们准备好再打二十年”。这不是一句情绪化的回应,而是一场围绕中亚地缘格局的强硬声明。
更有意思的是,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和伊朗罕见地共同出面,站到了阿富汗这边。这事,远不只是基地归谁的问题。
巴格拉姆争端背后:美国的地缘焦虑巴格拉姆空军基地离喀布尔只有几十公里,是美军过去在阿富汗最核心的军事据点。美军在2021年撤离时,连夜离场,连灯都没关就走了。
展开剩余87%那时美国说要“结束战争”,可到了2025年,特朗普又想把基地拿回来。这倒不是说美国真想再打一场仗,而是它不甘心在中亚这块地盘上彻底出局。
从地理上看,巴格拉姆的位置非常敏感。不光能监视中亚,还能对伊朗形成压力,更重要的是,它离中国的西部腹地并不远。
特朗普在讲话中也点名提到,这座基地“战略上极具价值”,能帮美国在这个区域“恢复存在感”。从他这番话里,其实能看出美国如今在中亚地缘政治上的焦虑。
过去几年,中俄在中亚的影响力稳步上升。上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能源通道建设一步步把这块区域拉进了中俄的轨道。
美国在撤军之后,不仅失去了地面控制力,连影响力也在迅速下降。特朗普现在要“夺回”巴格拉姆,某种程度上,是想把美国重新拉回这场中亚博弈中。
但这算盘打得再响也有现实的门槛。首先,美国和塔利班签过协议,明确不再动武。现在特朗普突然翻旧账,等于把美国政府过去的承诺推倒重来,在国际社会面前不太说得过去。
其次,真正动手的难度也不小。阿富汗是个内陆国家,没有海岸线,美国要派兵、补给都得经过周边国家。
而这次事情刚一爆发,中国、俄罗斯、伊朗和巴基斯坦就联合发声,明确反对外国在阿富汗设军事基地。这等于把美国的行动空间压得死死的。
塔利班强硬表态不是虚张声势,是底线问题阿富汗国防部长的表态很直接:“我们已经准备好再打二十年。”阿富汗外长也说得很清楚:“一寸土地都不会割让。”这不是出于一时冲动,而是塔利班政权稳定性的根本所在。
塔利班能重新掌权,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打了二十年抗美战争,在国内积累了广泛的支持。
如果现在又让美军回来,哪怕只是驻扎一个基地,他们在国内的合法性就会受到严重冲击。对他们来说,这不只是一个战略问题,更是生存问题。
比起当年,现在塔利班手上有了更多武器装备。当初美军撤离时,大量军火没来得及带走,成为塔利班的“遗产”。
他们虽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现代化军队,但熟悉地形、擅长游击战。如果真打起来,外部军队一样难以占上风。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民意。阿富汗普通人对战争的记忆太深了。过去二十年,战争几乎没有间断过,平民伤亡、基础设施破坏、生活困顿成为常态。
现在刚刚有点喘息的空间,很难想象人们会接受“美军重返”这类说法。对很多阿富汗人来说,不管谁来,都不想再看到外国军队。
四国联合声明释放出的信号非常明确中俄巴伊四国在联合国大会期间发布了联合声明,不只是形式上的表态,而是在具体政策上划出了红线。
声明中提到,反对在阿富汗重建外国军事基地,强调尊重阿富汗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还要求解冻阿富汗的海外资产,取消相关制裁。
这些内容看似分散,实则构成了一个清晰的姿态:不欢迎外部军事介入,鼓励阿富汗走经济发展和地区合作的路子。
这四个国家各有各的考虑。中国希望边境安全,防止极端主义渗透;俄罗斯担心美国在中亚再次搅局,威胁其“传统势力范围”;
伊朗不愿美国兵临家门口,更不想看到美军借基地名义重新部署中东;巴基斯坦则关心难民问题和国内安全稳定。他们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共识,是出于现实利益的交集。
这份声明也反映出一个更大的趋势:美国在处理地区问题时的单边方式越来越难以推进,而区域国家之间的合作机制正在逐渐成熟。
特别是在美国撤军之后,中亚国家普遍倾向于“自己人解决自己事”,不再欢迎外部势力插手。特朗普这次“要基地”的举动,等于逆势而行。
美国的局限正在暴露,阿富汗不是旧棋盘美国这次在外交上显得有些孤立。北约国家没有公开支持特朗普的立场,连最亲近的盟友都保持沉默。这不是他们不关心阿富汗,而是他们也看得出这事动不得。
一旦真的再搞一次军事介入,不光风险高,还缺乏正当性,恐怕国内外都难交代。
阿富汗是内陆国家,交通、物资、兵力投送都受地形影响,美军如果要行动,必须过境或者借助周边国家的空域、领土。
在当前的外交环境下,这几乎不可能实现。再加上中俄伊巴四国已经明确表态,美国即便有计划,也很难落实。
而塔利班这边,虽然政权面临不少挑战,比如经济困境、国际承认问题、内部治理能力不足等,但他们也在试图通过区域合作来改善局面。
中国提出的一些基础设施项目、与俄罗斯的能源接触、和伊朗的边境协调,都是他们“稳住阵脚”的尝试。
四国联合声明的一个潜台词,就是愿意在特定条件下,帮助阿富汗融入地区经济体系,用发展代替对抗。
所以,这一次的争议,不只是一个基地的归属,更像是一场对未来中亚局势走向的提前对话。美国想以军事方式重返,中俄巴伊则力推地区自决。
阿富汗则在这两股力量之间,尽力保持自己的主动权。一场争端,映照出权力结构的变化特朗普想通过“夺回巴格拉姆”来恢复美国的战略存在,但现实操作难度太大。
塔利班的强硬回应和四国的联合声明,表明阿富汗不是一个可以随意摆布的棋盘,各方在中亚的博弈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这场争端反映出一个趋势:过去由强国主导、靠军事压制的小圈子秩序,在越来越多地方行不通了。地区国家更倾向于用协调而不是干预的方式处理问题。
阿富汗这一次的底气,除了自身的坚持,更来源于周边国家的支持。
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更关心的是,这场纷争会不会再次把阿富汗拖进战火,会不会引发又一波难民潮,会不会让这个已经伤痕累累的国家再次陷入混乱。
而到目前为止,至少从地区国家的态度来看,大家更倾向于让阿富汗稳下来,而不是重回对抗老路。
不是谁说了算,而是谁能稳得住这个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不是谁说话声音大就能赢。阿富汗的问题没那么简单,但也没复杂到必须靠军事来解决。
如果把巴格拉姆基地这件事看成一次“试水”,那它暴露出的,不只是美国的战略焦虑,还有地区国家的新态度。
塔利班能不能守住这次底线,还要看他们接下来的治理表现。而美国若想真正恢复影响力,光靠施压恐怕远远不够。
世界不是20年前那个模样了配资交流,谁更能稳住局势、赢得人心,谁才可能掌握主动。阿富汗不再是棋盘,而是棋手,这一点,已经越来越清楚了。
发布于:河南省领航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