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公元229年,东吴的领袖孙权宣布自己称帝。尽管三国鼎立的局面早已形成,但在过去的几年里,只有曹魏和蜀汉的皇帝身份得到了正式承认,而孙权一直只被视为“王”。在刘备东征孙权期间,孙权曾向曹魏的皇帝曹丕称臣股票配资正规平台,并获得了“吴王”的封号。因此,在孙权称帝之前,只有曹魏和蜀汉两国拥有皇帝身份。为了避免尴尬,孙权最终在229年宣布自己称帝,从而使三国的鼎立局面得以完全确立。此时,曹魏的皇帝是曹睿,蜀汉的皇帝是刘禅,而孙权也见证了这两个政权的皇位更替。
孙权若不称帝,会处于尴尬的境地,而一旦称帝,蜀汉朝廷则感到了困扰。回顾历史,公元220年,魏王曹丕迫使汉献帝禅位给自己,从而建立了曹魏。而刘备也以汉朝宗室身份,宣布自己在成都称帝,建立了蜀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蜀汉的国号是“汉”,而曹魏和吴国则常称其为“蜀”,以此不承认刘备政权是汉朝的延续。
孙权的处境非常复杂。作为东汉的一方割据势力,孙权当时仍然名义上是汉朝的地方官。如果他不承认曹丕的皇帝身份,就意味着他要与蜀汉朝廷结怨。为避免两面夹击,孙权选择向曹丕称臣,接受了魏廷授予的“吴王”封号。然而,在这段历史中,孙权实际上是在和曹魏的藩王进行博弈。
展开剩余49%随着孙权在江东的地位越来越稳固,曹魏与蜀汉的关系也变得复杂起来。蜀汉在刘备去世后,由摄政诸葛亮掌权。为了确保国家的存续,诸葛亮决定与孙权修好。这样一来,蜀汉就陷入了一个矛盾的局面:他们宣称自己是汉朝的延续,而孙权同样宣称继承了汉朝的天命,成为“帝”,这让蜀汉在理论上无法不把孙权视为“乱臣贼子”。但如果蜀汉因此与吴国断交,吴国的强大可能使得蜀汉更加孤立。因此,诸葛亮权衡之后,决定承认孙权的皇帝身份,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蜀汉自认继承汉朝的名号。
至此,在三国时期,曹魏不承认蜀汉和吴国的皇帝称号,反之,蜀汉和吴国也不承认曹魏的皇帝身份。然而,吴国虽承认蜀汉的皇帝称号,却并不认为刘禅是“汉朝”的皇帝。在吴国眼中,汉朝已经灭亡,孙权的称帝行为正是为了继承“汉朝的天命”。这也就意味着,在吴国的视角下,蜀汉与汉朝之间已经没有直接联系。
发布于:天津市领航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